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3期《公元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与革命:从“永贞革新”到改革开放》于5月22日在北大召开
2015/6/1

5月22日,在承载国人最为记忆犹新历史的朗润园,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3期《公元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与革命:从“永贞革新”到改革开放》顺利举行,韩毓海教授截取了十余副历史画卷,从十几本/篇历史著作中,探究公元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与革命,与当今中国改革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问题紧密结合,为当代中国改革立一面鉴镜。

春风四月,朗润园,王湘穗教授作了题为《世界发展大势与中国战略选择》的主题讲座。作为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的第2期,承接第1期朱苏力教授内讲中国法治,外研世界发展大势。而本期韩毓海教授坚持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宏观思考,从历史的角度探究中国的改革与革命,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引起了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观众的强烈共鸣。

韩毓海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引出治理的问题。在“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的讲话中,习近平对治理做了非常重要和独特的阐释。韩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研究,认为治理这个词的理解既要对照总书记的上述讲话,又要有所深化。治理不仅仅涉及政治、经济、财政、司法等方面,还有人心,要从更加宽阔的视野去看治理。

演讲的第二部分,韩教授针对王安石变法、永贞革新、叶适的《名实之辩》、王阳明的《传习录》 以及魏源的《圣武记》等历史上有名的变法改革和相关著作做了分析探讨。他引用习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阐述了“革命者”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中,前赴后继,一切行动和作为都不是为了个人逞能、邀名,不是为了扮演改革家,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长远利益。改革者的每一个选择都是艰难痛苦的抉择。只有从两个一百年和宽阔的历史视野考虑问题,才能做到心怀光明,才能放下改革与反改革、成功与失败的忧虑,勇敢前进。

在提问阶段,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信集团前董事长孔丹先生首先发言,提及中国的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的现实是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基本要素,针对这三点,孔丹先生希望韩教授能结合演讲总结出中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以及未来中国改革发展愿景。韩教授从两个制度以及中国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三个方面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后续的提问中,亦是宾主尽欢。

中国历代改革无不波澜壮阔,从“永贞革新”到改革开放,涉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浩浩荡荡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当今中国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财税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考生招生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相继展开。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真抓落实固然重要,而鉴往知来,改革中攻坚克难更离不开历史的启示。


 

 
 
关于我们 | 产品介绍 | 内容资源 | 核心优势 | 业务类型 | 服务方式 | 成功案例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信息网 中经视频--通用版